首页  /  球迷互动活动  /  张杰:冰上追梦人

张杰:冰上追梦人

球迷互动活动 6596

张杰是七台河市获得短道速道项目世界冠军的第一人,作为冬奥冠军杨扬的师姐,张杰有着运动生涯的辉煌经历:8岁入选少年体校,13岁获全国少年速滑比赛5枚金牌,16岁夺得全国短道速滑500米冠军,打破全国纪录。获得过第15届、16届世界大学生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冠军;获1993年世界锦标赛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她是七台河第一个在全省、全国、亚洲、世界首枚金牌获得者,也是中国第一个打破短道速滑世界纪录的冠军队主力队员。1995年,22岁的张杰因伤含泪退役。

2014年,七台河市体育局一个“选材训练急需人才”的短信成了张杰续梦圆梦冰场的“催化剂”。张杰回到家乡创建了特奥速滑队,并成为特殊教育学校公益教练员,她从140多名残障孩子中选出有活动能力、健康状况较好的26人作为第一批试训队员。8年来,“特奥宝贝”们在第11届世界冬季特奥会上获得4枚金牌、2枚银牌,在第15届特奥会上获得3金1银1铜的好成绩。

2019年1月,七台河职业学院短道速滑训练中心正式成立,张杰担任主教练,她和世界冠军季雪、全国冠军殷慧文一起组成了一支“冠军教练”团队。2021年4月,这支刚刚组建两年零三个月的队伍,在黑龙江省短道速滑锦标赛上佳绩频传。在那次比赛中,队员们收获了两金两银一铜的骄人战绩,年仅14周岁的任泓林更是一人独得县区组男子1000米冠军、2000米接力冠军、1500米全能亚军。

在素有冬奥冠军之乡美誉的七台河市,有这样一批甘当人梯的人,他们用辛勤的努力和付出,让这座小城短道速滑人才辈出,并推动着这座城市的滑冰事业从默默无闻,走向了现在的世界瞩目。近日,记者跟随七台河职业学院短道速滑训练中心教练员张杰的脚步,记录下她工作训练的点滴。

镜头一:日记

翻开教练员张杰的《追梦日记》,每一页都写得密密麻麻的,张杰用文字、数字、公式、线段图、滑冰模拟示意图等多种表现方式记录着小队员们每日的训练情况,极具观赏性和可读性。

“我们每一天训练、生活,都有许多有趣可爱的小故事发生,记录下来不仅是美好的回忆,还有爱和关怀,有朝一日他们看到这些照片和文字时会兴奋地喊:‘瞧!那是糖糖、小豆包、阿民哥哥在东张西望呢!’”这是教练张杰写在训练日记前的序语。

这一本本堪比教科书式的日记本,详细记载着每一名小队员的日常滑冰信息,也成为的张杰忙碌一天后,睡前的心灵漫步。

不知不觉间,七年时间10多本训练日记记录下张杰这些年的经历和经验、幸福和甜蜜同时也有辛酸苦辣。如今翻看着这些教学日记,读者不由得发出由衷的感叹。

“我会经常在课堂上跟小队员们分享我写的日记,让他们更全面了解自己,在速滑训练中发扬优势、改进劣势,不断进步。”张杰说。“这不是普普通通的日记,承载的是教练妈妈对我们全部的爱。”小队员聂佰琦说,“每次看看教练妈妈的训练日记后,都会激励着我不断用心滑冰的动力。”

镜头二:生活

“集结队伍、清点人数,统一向食堂的方向快乐出发。”每天10时20分,七台河职业学院张杰冰上运动学院的小队员们准时到食堂吃午餐。

“我们要好好吃饭,多补充营养,才有体力好好训练,滑得好了将来才能有机会打比赛。”小队员们说道。他们边说边津津有味地吃着午饭。“这里的饭菜不但营养均衡,有酸奶、水果、蔬菜和肉类,而且颜色鲜艳、味道可口。”来自甘肃省的小队员赵旭尧说。

“我们今天午饭有西红柿牛腩、溜肉段、白菜木耳、麻辣豆腐。这些都是我爱吃的东北菜。”贵州省贵州市的郭景田说,“刚来七台河的时候有些不习惯,我特别想家,特别是想吃妈妈做的辣子鸡,但现在我已经深深的爱上了七台河。这里有负责人的教练,友爱的队友,浓厚的短道速滑冠军文化氛围。”郭景田表示,他已经把“冠军之乡”七台河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在这里既有归属感,又能跟知名教练学到高水准的滑冰技能。

教练员董延海是张杰的丈夫,他同样也在不断默默付出着,除了日常训练外,小队员们的日常起居也是他时时刻刻关注的重点。新入队的队员穿多大号的冰刀?今天为什么有的队员训练不在状态?南方来的队员真的适应北方的口味了吗?……这些都是董延海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冰场上我是孩子们的教练,平时我就是他们的勤务员。”董延海说:“我要让孩子们没有后顾之忧,专心训练。朝着自己心中的冠军梦飞奔而去。”

“我来七台河学习滑冰已经两年半了,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回家跟亲人短暂团聚。”五常市的小队员王铁沫说,“每当想家的时候,我都会更加刻苦训练,通过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缓解思乡之情。”

目前,七台河职业学院张杰冰上运动学院有来自贵州省、甘肃省、天津、内蒙古自治区等越来越多外省运动员学习滑冰,他们为了心中的“冠军梦”努力拼搏着。

镜头三:训练

10时45分,七台河职业学院张杰冰上运动学院的小队员们像往常一样,背着训练装备,活力满满地奔向短道速滑训练基地。

“我们平时大部分时间主要在冰上。每天从11点——17点,大家都在进行滑冰技能训练。”七台河职业学院张杰冰上运动学院教练员张杰说,“只有年复一年、日积月累,踏踏实实苦练滑冰技能,才能真正培养出高水平的滑冰人才。”

上冰前,小队员们围着冰场周围慢跑、四肢拉伸运动、速滑陆地训练,经过一些列的上冰热身后,他们穿上冰鞋和护膝、戴好头盔和护目镜,直奔冰场滑去。

“前面的坚持住,后面的跟上,加油!”张杰和其他两名教练一遍遍地喊着,“注意摆臂,加速!”教练员不厌其烦地为小队员们指导着,他们的滑冰动作越来越娴熟,自信心越来越强,向“冠军梦”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教练季雪一边督促小队员们滑冰,一边用最简易的浇冰工具为有划痕的冰面浇水,使冰面更加光滑平整。“稍微大点儿的队员滑上几圈过后,冰面就会留下许多划痕。我们练习过程中随时进行冰面处理。”教练董延海说,“只要小队员们有进步,我们苦点儿累点儿都值得。”

镜头四:磨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七台河职业学院张杰冰上运动学院的小队员们谨记教练张杰的教诲。每次,从冰场上训练回来,他们都自觉走进磨刀室磨好刀后再忙其他事情。

“战士要想在战场上取胜,就要有精良的武器。同样的道理,滑冰运动员要想在冰场上夺冠,锋利的冰刀必不可少。”13岁的小队员聂佰琦调侃道,“我学习滑冰已经2年多了,现在,在冰场上我可能不是最出色的,但是在磨刀上我可是小能手。”在日复一日的磨刀实践中,聂佰琦总结出了教练们教给他们的磨刀技能,他告诉记者,磨刀总共分六步:冰刀上架、调整高度、弧线状打磨、精细打磨、锋刃、检测。“检测时,教练会亲手查看每一只冰刀,不合格的必须返工直到达标才能离开磨刀室。”聂佰琦。

“最初,磨刀都是我们几个教练负责的。”张杰说,“随着我们学院的滑冰队伍不断壮大,每天要忙的事情太多,突发奇想,尝试着让小队员们自己磨刀,没想到孩子们很聪明,一学就会。”“磨刀前,要看看冰刀的里刃和外刃是否一样。磨得好的冰刀既能吃住冰面,又能助力滑行速度。”“磨刀时记住‘先磨平,后出沟’。”……每次有新队员加入时,张杰都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一番磨刀要领。

现在,小队员们在张杰冰上运动学院不仅学到了专业的滑冰技能,还掌握了磨刀精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梦想:有朝一日可以穿上自己磨的冰刀滑进冬奥会的赛场上,为国争光,为“冠军之乡”七台河添彩!

镜头五; 加油

“在1月16日结束的黑龙江省百所短道速滑学校精英赛中,大家表现的太棒了!尤其是徐瑶同学,在比赛中表现出了顽强的拼搏精神,刚学习4个月滑冰就获得了短道速滑500米银牌。”张杰像往常一样,通过比赛视频实况耐心地点评着小队员们的参赛情况。大家津津有味儿地聆听着教练的讲解,眼神里不时流露出对获奖队友的羡慕之意和对冠军的渴望之情。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凭借多年的执教经验,我认为学习滑冰时总结反思真的太重要了。”张杰说。多年来,她始终把“总结积累滑冰实战经验”这一环节当成是短道速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拿到名次的队员继续保持,其他队员不要灰心。”张杰说,“只要跟着教练的节奏走,平时多注意总结经验,相信你们都能滑得更快更远。”这句话似乎引起了小队员们的共鸣,他们听从教练建议,纷纷埋头在本上认真写着《蹬冰过程反思》日记。“写不是目的,让他们理性认清自己,改进不足,分享自己的经验,才能促进整支队伍共同进步。”张杰说。

小队员们纷纷表示:他们会牢记教练的谆谆教诲,为了可以像王濛、范可新姐姐一样为国争光、为家乡七台河争光,他们会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下去,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

来源:龙头新闻

编辑:王微

审核:张金华

统筹:邱东梅

1、转载内容不代表本报观点。

2、欢迎投稿,投稿邮箱:qthrbydmtb@163.com。

3、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原标题:《张杰:冰上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