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球迷互动活动  /  英格兰vs巴拿马埃及主裁判(世界杯中揭幕战的主裁判资料)

英格兰vs巴拿马埃及主裁判(世界杯中揭幕战的主裁判资料)

球迷互动活动 7966

本文目录世界杯中揭幕战的主裁判资料世界杯上的趣事世界杯中揭幕战的主裁判资料 主裁判:伊尔马托夫·拉夫山IRMATOV Ravshan,乌兹别克斯坦人,1977年8月9日出生,说乌兹别克斯坦语、英语、俄语。身高183厘米,体重70公斤,已婚有2孩,职业是足球教练员。1993年开始学习足球裁判,2000年成为国家级主裁判,2003年成为国际级主裁判。重大国际比赛资历是担任2003年在芬兰的第10届世界少年男子足球锦标赛、2007年在加拿大的第16届世界青年男子足球锦标赛、2009年在尼日利亚的第13届世界少年男子足球锦标赛的主裁判。被亚洲足联评为2008年和2009年两度亚洲最佳足球裁判员。2006年曾来华主持了5场中超联赛。2009年被国际足球裁判员联合会评选为世界第14号优秀足球裁判。 第一助理:伊尔亚索夫·拉法尔ILYASOV Rafael,乌兹别克斯坦人,说俄语、乌兹别克语、英语,1973年12月20日出生,身高185厘米,职业是体育教师。1993年开始学习足球裁判,1999年成为国家级助理裁判;2001年成为国际级助理裁判。重大国际比赛资历是担任2009年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举行的第6届世界杯俱乐部男子足球锦标赛的助理裁判。 第二助理:克契卡若夫·巴克哈迪尔KOCHKAROV Bakhadyr,吉尔吉斯斯坦人,说吉尔吉斯斯坦语、俄语、乌兹别克斯坦语、英语,1970年5月13日出生,身高170厘米,体重67公斤,职业是足球教师。1989年开始学习足球裁判,1995年成为国家级助理裁判;1997年成为国际级助理裁判。重大国际比赛资历是担任2007年在韩国的的第12届世界少年男子足球锦标赛、2007年在加拿大的第16届世界青年男子足球锦标赛、2009年在尼日利亚的第13届世界少年男子足球锦标赛的助理裁判。 第四裁判:莫哈迪·萨勒赫·素布克希丁MOHD SALLEH Subkhiddin,马来西亚人,1966年11月17日出生,说马来亚语、英语,身高171厘米,体重67公斤,已婚有3孩,职业为教师。1990年开始学习足球裁判;1998年成为国家级主裁判;2000年成为国际级主裁判。重大国际比赛资历是担任2005年在秘鲁的第11届世界少年男子足球锦标赛、2007年在加拿大的第16届世界青年男子足球锦标赛、2009年在尼日利亚队第13届世界少年男子足球锦标赛、2009年在埃及的第17届世界青年男子足球锦标赛的主裁判。2006年主哨了中国队对伊拉克队的亚洲杯预选赛。 预备助理:穆宇欣MU Yuxin,中国人,说汉语、英语,1970年5月9日出生,身高177厘米,体重68公斤,职业是体育教师。1990年开始学习足球裁判,2002年成为国家级助理裁判;2006年成为国际级助理裁判。重大国际比赛资历是担任2007年在加拿大的第16届世界青年男子足球锦标赛、2009年在埃及的第17届世界青年男子足球锦标赛的助理裁判。

世界杯上的趣事 1 究竟用谁的球?(第1届世界杯 1930年 乌拉圭) 决赛开始前,阿根廷要求使用自己带的足球,乌拉圭则坚持用本国的足球。为难的主裁判最后以猜硬币的方式决定,上半时踢阿根廷人带的球,下半时则换成乌拉圭提供的球。结果,上半时阿根廷以2比1领先,下半时乌拉圭连进3球。小小的足球就像被施了魔咒一般。 2 墨索里尼私定裁判(第2届世界杯 1934年 意大利) 大独裁者墨索里尼不仅凭着自己喜欢地中海,就将意大利队的球衣定为蓝色,而且从阿根廷挖来了蒙蒂等三名球星,让他们改换国籍参赛。他甚至还指定瑞典人埃克伦德执法意大利对捷克的决赛。在墨索里尼的多方干预下,意大利果然最后捧杯。 不过,国际足联在本届世界杯后出台两条“新政”:一是主裁判改由裁委会直接任命,避免东道国控制裁判;二是球员今后只能代表一国参加世界杯,不允许改换国籍重复参赛。 3 “10比1”,笑掉牙!(第4届世界杯 1950年 巴西) 本届世界杯前,英格兰足协认为,只要派队参赛冠军就非他们莫属。但他们与美国比赛时,却意外地以0比1输了。消息传到英国,后方媒体的不敢相信这一结果,自作主张地认为,英格兰的比分少写了一个“1”,于是发布了英格兰10比1大胜的消息,成为世界新闻史上的一大笑话。美国人则以这场比赛为题材,拍成了一部电影,名为《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比赛》,用以歌颂创造奇迹的美国球员。 4 “伯尔尼奇迹”成疑(第5届世界杯 1954年 瑞士) 小组赛以3比8惨败于匈牙利的联邦德国,以3比2回敬了实力鹤立鸡群的对手,这场决赛被称为世界杯历史上最神奇的决赛,史称“伯尔尼奇迹”。2003年11月,以此题材拍摄的电影《伯尔尼奇迹》上映,打动了不少球迷的心。可是一家德国电视台在一年后却披露,前西德队在1954年世界杯期间服用药物,靠“注射器”拿到了冠军。一时间,拉恩、瓦尔特这些夺冠功臣是英雄还是骗子,引得舆论沸沸扬扬。 5 “第三次足球革命”(第10届世界杯 1974年 西德) 1974年世界杯上的“旋风”是橙色的,荷兰队主教练米歇尔斯手下汇聚了一批英才,克鲁伊夫、内斯肯斯、伦森布伦克……全攻全守的大旗迎风飘扬。队员们可以不停地调换彼此位置,只要保证能回来参与防守,他们都可以压上去进攻,这要求队员有很强的个人能力。荷兰队虽然最终屈居亚军,但他们所首创的“全攻全守”踢法成为潮流,被称之为“第三次足球革命”。 6 老马的“上帝之手”(第13届世界杯 1986年 墨西哥) 本届世界杯,阿根廷以2比1击败英格兰的比赛也许是马拉多纳一生的浓缩,天才和争议集于一身。第51分钟,他用手拍进一球,主裁判竟然确认进球有效。后来,马拉多纳回忆说:“当时我管它叫‘上帝之手’,实际上完全是胡说,应该是迭戈的手!那种感觉就像是对英国人进行了扒窃!赛前采访我们都说足球和政治无关,那是谎言,我们满脑子想的都是马岛战争。” 7 米拉大叔耍“疯子”(第14届世界杯 1990年 意大利) 本届世界杯最闪光的球星是喀麦隆38岁的老前锋米拉,他在所有5场比赛中都是替补出场,但神奇地打进了4球。在小组赛同罗马尼亚的比赛中,米拉替补出场后独中两元,他跑到角旗边跳起了扭胯舞,这成为了那届世界杯的经典镜头之一。小组出线后,喀麦隆与哥伦比亚遭遇,米拉又是替补出场,并打进了关键的2球。加时赛中,他戏耍“疯子门神”伊基塔后破门的镜头堪称经典。 8 “乌龙球”引发血案(第15届世界杯 1994年 美国) 6月22日,哥伦比亚球员埃斯科巴在以1比2负于美国的比赛中打入了这届大赛中唯一的乌龙球。10天之后,埃斯科巴在哥伦比亚麦德林市被枪杀,凶手对他连开12枪,一边开枪一边高喊“乌龙球”。这是美国世界杯期间最令人震惊的一起事件,面对一个年轻生命的逝去,足球显得如此微不足道。2005年10月9日,枪杀埃斯科巴的凶手温贝托·穆尼奥斯·卡斯特罗出狱,他在1995年6月被判处43年徒刑,但因在狱中“表现良好”被提前释放。 9 小贝遇到“老油条”(第16届世界杯 1998年 法国) 英格兰对阿根廷一战是本届世界杯经典战役,最终“三狮军团”在点球决胜中惜败。英格兰失利与中场大将贝克汉姆被红牌罚下有直接关系。下半时开场仅两分钟,西蒙尼从背后撞倒贝克汉姆,倒在地上的英格兰人恼羞成怒,撩起小腿踢向了对方,西蒙尼随即仰面朝天极为夸张地向后倒下,主裁判尼尔森认为贝克汉姆是故意报复,亮出红牌!应该说两人接触非常轻微,但贝克汉姆确有报复动机,主裁判的判罚无误。首次参赛世界杯的英格兰初哥要怪只能怪阿根廷的老油条太狡猾了。 10 “韩国奇迹”惹争议(第17届世界杯 2002年 韩国/日本) 东道主之一的韩国队成为本届世界杯最大的黑马,他们创下亚洲球队征战世界杯最佳战绩———杀入四强。“韩国奇迹”的诞生固然源于主教练希丁克高水平的训练组织、临场指挥及韩国队将士的顽强拼搏,超水平发挥,但裁判的明显偏袒、保驾护航也是重要原因。对意大利的1/8决赛,厄瓜多尔主裁判莫雷诺先是吹掉了托马西的进球,继而又将意大利的王牌托蒂罚下,才使得东道主以2比1涉险过关;对西班牙的1/4决赛,埃及主裁判冈杜尔无情地抹杀了斗牛士的2个合法进球,才使得韩国在点球决胜中再过一关。于是,裁判执法的错漏百出也成韩日世界杯的最大污点。 11 齐祖“一顶”震全球(第18届世界杯 2006年 德国) 本届世界杯是齐达内的最后一届世界杯,最终告别是意料之中的事,但以这种方式告别则出人意料。法国对意大利的决赛,意大利后卫马特拉齐“问候”其家人,被激怒的齐达内以头撞向对方。结果,一张红牌令齐祖的职业生涯提前结束。马特拉齐与齐达内的恩怨,在世界杯结束后几年后仍未平息。尽管这张红牌并没有阻止齐达内获得本届世界杯的“金球奖”,但他离开球场时与大力神杯擦肩而过的落寞身影,还是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