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产品推荐  /  2000多公里外的野球场,藏着他与篮球最深的热爱|那些不一样的故事

2000多公里外的野球场,藏着他与篮球最深的热爱|那些不一样的故事

特色产品推荐 7501

01

8月的一个夏季傍晚,10个高大威猛的黑人球员穿着各自队伍的队服,在湖南岳阳下边某个乡村举办的篮球赛上满场来回奔跑着,场外里三层外三层的挤满了村里的男女老少。现场对抗十分激烈,坐在场边能听到球员们肌肉间“duang duang duang”的碰撞声,黑人们飞天遁地的扣篮尽情展示着自己的天赋,引发观众尖叫声不断。过了一会,坐在场边的王璁看了眼球场中间的比分牌,心里默念道“稳了、稳了”,可以去准备下一场比赛了。

几天前,王璁受当地一家企业委托,花了三四天时间招募组建了这支由纯黑人球员组成的球队,代表这家企业参加比赛,从北京出发,要经过高铁、大巴等交通工具,辗转1700多公里才能来到这个小乡村。

而本场比赛的另一方则是由当地另一家企业招募的纯黑人球队,两位企业老板也在场边暗中较劲,但显然,另一方并不是王璁队伍的对手,他们最终拿下了比赛。对于这次乡村篮球赛,王璁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帮企业老板赢得最后的总冠军并拿走奖金,他对自己的球队信心满满。

这次乡村举办的篮球赛是一个典型的野球赛事。什么是野球?说白了就是指所有的非职业篮球赛,无论是企业比赛、商家店庆,还是乡村赛事等,在中国,野球是最真实的篮球土壤,野球手们不属于任何队伍,他们随时上路,给钱就打,足迹遍布全国。在贵州、湖南、广东、江浙一带等野球圈子的圣地,甚至每个县和村子都有自己的篮球队,下到村子、寨子,比赛多的数不胜数。

作为一名野球经纪人,王璁早在2009年就进入了中国的野球市场,最初是球员身份,渐渐的随着认识的外籍野球手越来越多,他开始做起了经纪人服务,简单点说就是帮球队招募外籍球员。

现在的他,每年有一大半时间穿梭在全国各地,组球队打野球比赛,可能前几天他在唐山市参加一个企业杯篮球赛,后几天就带着新的球员出现在安徽下边的某个乡镇。

这些年,除了新疆和西藏,国内的省份王璁都去过了,他能清楚的说出很多地方的篮球史,比如平遥县,这个山西下边的一个小县城,多次去过的王璁早已熟知这个地方早在八九十年代就很注重篮球,当地的火柴厂、电机车厂、棉纺织厂都有篮球队,而这种篮球氛围也一直延续至今。

野球市场在中国是怎样的存在呢?

在这个圈子沉浸10多年,王璁有着很深的理解。在他看来,目前大多数人并不了解现在的野球市场,最初,野球的出现只是为了服务于当地的企业员工和篮球爱好者,旨在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而随着胜负和竞争的不断出现,球队开始不断投入资金,资金的投入进一步产生了资源的争夺,于是很多球队开始邀请招募球员。

当市场这样出现形成后,野球手们也开始有了身价,那些胜场高的球员会有很多单子找到他们,而那些初出茅庐还在上升期的球员单子则会少很多。通常来讲,一场野球比赛会限制外援人数,少则1-2人,多到5-6人甚至更多,其余则是本地户籍的球员。这些外援野球手们中,有没打进职业的大学生球员,有职业联赛退役的球员。野球手们一年通常要去五六十个城市,打一两百场比赛,他们的赛程通常比职业球员还要密集。

很多外人觉得,那些打不上职业的loser才会去打野球,但是王璁表示,这样的说法并不准确。职业队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通常会有很多的规则和约束,球员在签合同的同时要履行很多责任和义务,而很多有个性的球员们并不喜欢这样的约束和管理,因此有很多高水平的国内野球手都拒绝了职业球队的邀请。

举个例子,假如一名球员签约了一支CBA球队,那么一年除去5个月的赛制,剩下的7、8个月时间都要跟随球队训练,因为受伤的话球队要负责。假如这名球员是替补,那么他一年的薪水不到100万元,如果打野球12个月可以赚到100万,既赚的比在职业队多,还可以不受管理,那就选择打野球了。而野球队中的外籍外援,有很多则是职业球员,他们一年中5个月的时间打职业比赛,其余的时间则选择来中国捞点外快,淘金打野球。

在大众的文娱竞技项目中,篮球是一项门槛和成本都很低的运动,圈块地就能打,同时又有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对于乡镇级别的比赛,能让当地的父老乡亲现场看到很多高水平的精彩篮球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中国篮球拥有拥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在很多乡、县级别的野球赛,比赛现场挂满了条幅广告,就像cba场地边的各个广告位,只要你交个三、五百元的赞助费,就能在场边拉一条横幅为自己的小店打个广告。

看似业余的背后,组建时间通常很短的野球队水平却并不低,也曾赢过职业球队,这让外人感到不可思议,毕竟职业球队的投入都是以亿计算的,而野球队并没有任何投入,很多人会觉得职业球队不会使出全力打野球队,因为怕队员受伤。但其实那并不是主要原因,真正高水平的野球队能力确实很强,而这也在一定程度印证了国内篮球投入的问题和短板。

但是,王璁明白一点,野球和真正的职业篮球距离还是很遥远,没有球探会去野球赛场挑人,打得再好也不会被职业队选上,同时,野球手们受伤时,只能自己承担医疗费用,很多时候,他们比职业球员更值得被尊重。

“你游过泳吗?”王璁经常会问咨询他野球行业的人这样一个问题,“没游过,扔水里,自己扑腾去吧”,这就是中国的野球现状。

02

上高中前,王璁想选择一个可以兼顾篮球和学业的学校。为了打球,他甚至想过挨家挨户敲各个篮球学校球队教练的大门,最终,机会的使然他选择了离家很远的北京22中。最开始王璁没有上场机会,一直在坐冷板凳,后来渐渐的上场1分钟、3分钟,最终凭借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打上了校队的主力。

高中时期,他取得了北京市大大小小的关于篮球的各种冠军:海淀区篮球锦标赛MVP、NIKE 高中联赛全国冠军、ADIDAS三对三扣篮大赛冠军等。高中毕业后,王璁作为篮球特招生进入了中国最高的学府北京大学,同时,他是CUBA北大男篮的队长,队内的明星球员,在圈内拥有颇高的知名度,还曾在东单扣碎过篮板,这件事当时非常出名。

见证母校北京大学三连冠

在大学时期,王璁和从小一起长大的“街球王”吴悠共同创立了cl俱乐部,将街球文化带到国内。但是后来,二者因为理念不合而分道扬镳,在打过多年学校篮球的王璁眼里,篮球是一项竞技运动,务实、看重胜负,吴悠倡导的街球文化则更加商业化和娱乐化,偏向酷炫,二者拥有不同的运营操作和理念。打个比方,学校篮球如果是摇滚乐,街头篮球就是说唱,理念不同,未来的发展方向就不同,就像两个音乐人拥有不同的音乐理念最终分开。

一切看似未来前途无量。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事情,王璁的母亲得了卵巢癌,等于给判了刑,母亲身边只有他一个人,因此王璁在母亲身边陪伴照顾了两年。 王璁大学毕业那会CBA还没有开启选秀模式,大学生球员想要打职业联赛就要背着包四处去球队试训。而这两年的空白履历,对一个球员的影响是毁灭性的,没有球队愿意再要他。

那两年,王璁心灰意冷,想要离开北京忘记掉这段痛苦的经历,也曾去事业单位坐过班。但他发现,这样的生活方式跟他之前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只能跟篮球渐行渐远,既不能为中国篮球做贡献,又不能为年轻球员解决问题,最后大着肚子每天在酒桌上跟同事吹嘘以前的自己在球场上有多牛逼。

日子就这样过着,无独有偶突然有一天,一个哥们打电话给他,“打野球去吧”,就这样,王璁突然走进了野球的世界。他重新拾起篮球,去不同的地方打球,认识很多新朋友,见识了新的世界,也帮他逐渐擦去心中那段不美好的回忆。

王璁形容那时候的自己,“上帝为你 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却为你打开了一扇窗”。 在打野球的那几年,他结识了很多高水平外籍球员,他发现这些外籍很需要帮助,沟通的不便、文化的差异、陌生的城市。王璁希望帮助他们,为球员争取机遇和金钱,让其更好的专注于比赛。

而得益于自身一口流利的英语,王璁跟这些外籍球员沟通起来没有丝毫困难,因此,野球经纪人这项业务慢慢展开,而且王璁只做外籍球员的服务。而在做经纪人的同时,王璁 也在这些外籍球员身上学习了很多,从而更加了解了职业篮球,最终也帮助他更好的进入了国内的职业篮球领域。

这些外籍球员通常都有出色的职业履历,他们来中国只有两个诉求,一个是通过篮球挣到更多的钱,一个是寻找到更多的机遇。野球队的老板们并不像职业队的老板,他们很难分辨出球员的能力与特点,需要得到指导性的工作,这时候经纪人的任务就来了。

打个比方,一场即将到来的比赛,老板会问经纪人怎么配置球队、怎么补强等,经纪人会根据当下的情况出一个方案,告诉老板哪一个位置补强等等,这就要求经纪人对野球圈和国内外的野球手有足够的了解。

这种野球比赛,篮球队对于一个企业、政府或者赛事赞助商,往往代表的是他们的门面和品牌形象,因此老板们都会比较重视球队的质量。

通常来讲,那些在当地一家独大的“地头蛇”企业或者上市公司,也会在球队补强上投入很多资金,就很容易赢得最后的冠军。但如果是好几个有钱的企业,大家都投入了很多钱引进了很好的外援,这时候就要比球员们的专业能力了,往往就不是那么好夺冠了。

王璁参加2015年 国际篮联3对3大师赛

在中国,篮球有很多圈层,就像一个金字塔,越往上人越少。最底端的,是篮球爱好者和草根篮球,纯粹是个人爱好;往上一点,是网红球员、街头篮球,这个阶层会有些商业化元素;再往上是校园篮球,包括高中和大学(CUBA),赛制更加专业化,为职业联赛造血;再往上是野球市场,江湖气息很重;金字塔顶端的就是职业篮球,中国的职业联赛有CBA和NBL,前者级别更高一些。

而王璁这些年经历过中国篮球的每一个圈层,他很清楚各个圈层目前的现状,“既然不能成为职业球员,但也可以用其他方式为中国篮球出一份力”,王璁说道。他发现,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各个圈层间并没有桥梁可以连接,甚至出现了断层,也埋没了很多人才,让很多人丧失了机会,他很乐于致力于帮助各个圈层的球员。

在做野球经纪人期间,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保护外籍球员的利益。王璁提到一件事印象特别深刻,有一次,他带着10个外援去湖南湘西打比赛,那是一个少数民族苗族聚集的地方,10个外援其中5个是帮政府的球队打,5个是帮老板的球队打。老板做地产出身,想跟政府搞好关系让其拿冠军。

等到了比赛现场,赛事方公布了球员名单后,看到这么多外援,其他球队都害怕了,因为大家都是奔着冠军来的。这时候有人偷偷告状,一会说请外援来不合规,一会说安全隐患太大,其实大家都明白,告状者就是不想输球。后来事情被闹大,从当地的县城一直惊动了当地自治州,在王璁的球队轻松赢下一场球后,比赛就被取消了。

这让王璁很为难,他招募的球员都是按场次结算,王璁已经在赛前承诺他们会打几场。而这些球员从不同的地方坐高铁、坐飞机、坐汽车来到这里,只因为他们相信王璁,外籍球员都很讲究契约精神,自己不能失信,因此最后变成了王璁跟老板的对峙。老板起初只是想赔偿一笔费用,但最后经过长久的沟通,还是把钱一分不少的给了王璁,保护住了球员的利益,这也体现了经纪人的价值。

在一次野球比赛上,球员身份的王璁认识了来自美国的李本森和克里斯·里弗斯,三个人组成的球队几乎包揽了国内3V3比赛大大小小的冠军。

2004年,李本森以30岁的高龄进入CBA,并单场砍下“60+20”的超级数据,是CBA最恐怖的得分机器,如果不是19岁开枪杀死邻居入狱8年半,很多人都认为他将成为NBA球星。

李本森脾气暴躁,起初老板们都喜欢他因为可以赢球,但是后来,逐渐发现他的好掩盖不了惹出的各种麻烦,因此他的单子越来越少,而跟他同时较早进入中国的野球手克里斯·里弗斯则让人省事很多,合作的单子也越来越多,赚了几年钱后回到美国安心陪女儿。李本森则有着不同的命运,前段时间,他因为过失杀人再度入狱。

李本森(右边)和克里斯·里弗斯(左边)

03

王璁小时候出生在北京西边的一个部队大院,家里人都是军人,在建国初期,国内最高水平的篮球队都在部队,因为只有部队才有能力运营这种群体,早期中国最厉害的球队八一队就是典型的例子。

王璁父亲童年那会,北京军区的代表队就在他们那个大院训练,他父亲每天看到这些人训练,逐渐喜欢上篮球。后来,父亲参军,作为部队的篮球代表队去各大军区主客场打比赛,就像现在的职业球员一样。那会他们叫“体育兵”,因为对部队有特殊贡献,可以拿到更多的补助。

父亲退伍后,和他的战友们就成为大院里最高水平的篮球队,作为红三代,那会王璁很小,每天看到父亲在大院里英姿飒爽的来回奔跑,就在这种耳濡目染中喜欢上篮球,王璁从小的梦想就是长大后成为一名职业球员。

去年夏天,男篮世界杯小组赛第3场,中国队以59比72输给委内瑞拉,这场比赛中国男篮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甚至让观众连觉得遗憾的感觉都没有。赛后,王璁发布了一个微博,他穿着红色上衣,情绪激动。

“中国队这场输了,彻彻底底的输了,我什么都不说,先干一杯”,说完,他拿出一瓶野格,给自己和旁边的哥们C.J.各倒大半杯,然后一饮而尽,“我认为,国家队就应该跟我们去打野球,我们去山里、村里的外场,就是干,折了的休息,活着的上场,我们哥几个愿意天天陪着国家队练,练到行为止!”

王璁对这样的结果很不甘。在中国,对篮球的投入其实不亚于美国,但是并没有趋于理性。国外的很多国家,即使是很小的国家也有5个级别的联赛,如果球员打的不好立刻有人取代你,这也刺激球员不断训练,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竞技水平。

但是在中国,并没有这样的竞争和压力,每年的高水平赛事体量少之又少,而球队对自身球员也没有理性的客观评估,没有专业的数据人员去分析什么类型的球员适合自己,更多是拿钱砸人,导致很多球员其实并不具备拿高薪的能力,再加上球员没有压力,这也是中国篮球俱乐部落后的原因之一。

同时,每个职业球队基本都是围绕外援建设,高水平的外援固然有助于提高联赛的观赏性和竞技水平,但是比赛最后时刻的关键球通常都在外援手里,本土球员并没有得到锻炼,到了国际大赛就会很吃力,短板一下就显示出来了。

参加江苏卫视《一站到底》

在国内,大多数职业球员都是在体系内长大,篮球对他们而言更多是一个吃饭的工具,早已丧失了乐趣,会有很多负能量。相比这些职业球员,草根球员对篮球的热爱通常会更高一些,甚至可以用秒杀来形容,现在的CBA选秀大会也已经开始对草根球员开放,但是因为缺乏系统的训练和比赛的经验,能从草根走上职业的球员凤毛麟角。

王璁目前挂职在澳门黑熊职业篮球俱乐部,负责marketing,包括职业球探、球队招商建设、策略建议等相关工作,俱乐部所属联赛叫东南亚职业联赛(ABL),类似国内的职业联赛CBA和NBL。

同时鉴于自身是网红球员,在圈内有一定的影响力,作为CBA评论员和优酷长期签约,每周会解说评论2-3场CBA比赛。除此之外,他还继续着自己野球经纪人的工作,为外籍球员寻找适宜的机遇,帮助篮球各个圈层的球员建立桥梁。

多个身份集中后,王璁坦言目前自己的工作没有规律,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二者没法真正抽离。赛事会随时出现,随时会有人联系到他帮忙组队,因此也会经常去各个地方出差,他也喜欢了这种随时在路上的工作状态。

而在这中间,他要照顾球员、老板、赛事方等各方面的利益,因此需要有周到的考虑,把各种突发状况想在前面,“极度专注、随时紧张”是最好的八个字形容现在的他。

身边的亲朋好友都很支持他,朋友们这样形容跟王璁在一起时的状态,“经常看见他上一秒拿着手机一直在跟电话那边大声交流沟通,下一秒一声不吱坐在那里抽烟思考一两个小时”。

和前辽宁男篮队长杨鸣解说CBA比赛

当年从北大毕业后没有成为职业球员,王璁坦言当时的自己花了两年时间才走出那种遗憾,但是今天再提到此事时,他已经释然了,他通过新的方式找到了成就感,也一直在为中国篮球做着自己的贡献。

而对于现在的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王璁直言比他们那时要好太多,无论是推广、包装,还是水平,整体商业化,对球员的出口规划很明确,这让每一个球员站在这里就能有一个很清晰明确的目标,而选秀的实行更是让更多大学生看到了走向职业的希望。

谈到未来,王璁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他希望利用自己的资源、人脉和专业,在五年内打造一支中国最高水平的篮球队,这支篮球队不属于职业球队CBA和NBL球队,而是一支独立的俱乐部。俱乐部队内球员皆属于纯美籍球员,长期落地在国内,做培训、赛事、球员经纪、球队运营等篮球全版块内容,并实现盈利(目前中国的篮球俱乐部都不盈利),王璁的头脑里已经勾画出这支球队具体的模样,他也有信心能实现这个目标。

从小接触篮球,一直未曾离开,王璁坦言,篮球对他有着特殊的意义。每个人的人生都是抛物线,有高潮有低谷,篮球让他不会在高潮时骄傲,不知道自己姓什么,因为永远有更厉害的人;也不会让他在低谷时一落千丈,轻易气馁和言败。

刚从大学毕业的那两年,他经历过人生低谷,亲人离去、职业迷茫,没有目标和方向,是篮球带来的体育精神不断指引他,将他一步步拖向正轨。

而这种体育精神,将伴随他一生,影响他一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